热门关键词: InDraw InDraw最新版功能 Excel插件功能 ELN 化合物数据库记录管理系统
智能商业+新药研发,或可实现数千万美元研发一款新药
时间:2020-02-29 18:33:57 来源:原创
摘要 : 如何提升新药研发效率?如何降低新药研发成本?

新药研发企业领导者们每天都在脑壳痛:仪器总在闲置,失败的实验总在重复,人员的成本总是节节攀升,而新药研发进度也总是达不到预期,融资得来的钱,总有一天要烧光。这些都让领导者们焦虑不已,如履薄冰。


如何提升新药研发效率?如何降低新药研发成本?


本文将剖析新药研发的成本构成,结合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战略官、总参谋长、马云智囊团团长曾鸣先生的智能商业思想,为新药研发领导者们打开持续稳定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的创新思路——业务数据在线化、智能化和网络协同化,实现智能商业+新药研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或许,我们可以期待未来数千万美元就可以稳定研发出一款新药来。


新药研发成本虚高?小BioTech公司成主角


新药研发是世界主流制药公司的核心战场,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高达其营业额的20%还多。根据塔夫斯大学(Tufts University)药物开发研究中心30多年来的统计数据,目前每一个新药的研发平均成本大约为26亿美元,平均耗时14年¹。

一个新药26亿美元研发成本,是不是虚高?
Aylin Sertkaya于2016年发布的一篇文章披露了各个病种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的实际成本。在美国完成一套简单的临床试验,需对外支付的研发成本为3700万美元;在中国,相应的成本为2590万美元。在中国,研发一个新药的临床前成本为360万美元。那么完成一套“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在中国支出成本大约需要3000万美元。远比目前新药研发26亿美元的实际平均成本低。

事实上,已经有很多案例证实,数千万美元是可能成功研发一款新药的。据曾经的小Biotech公司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证实,其代表性新药凯美纳的研发总成本大约1.5亿元人民币,合约2109万美元。

小BioTech公司如何保持高效稳定的研发产出?
统计数据表明,新药研发确实在“眷顾”着一些小BioTech公司,他们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已经远远高于传统的BigPharma。在美国FDA历年批准的新药中,源自小BioTech公司的创新药比例越来越高²。在2018年FDA批准上市的新药中,有63%来自小的BioTech新药研发企业,这个数据一直呈上升趋势(图1)。


                  图1. FDA历年批准上市的药物来源分析,按照药物的初始开发者(Drug originator)作为主体进行分类

虽有不少数千万美元就成功研发新药的案例,但如何持续、稳定、成功地产出一个新药?仍是一个世界级难题。

互联网研发模式可以用于新药研发?


互联网研发与新药研发都是重研发,重人力,重投入,重协作,最终为广大用户或患者提供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都需要形成自己的研发知识库,进行严格的项目和知识管理。互联网产品的用户认可验证时间只有1-2年,也正是这个原因,互联网行业产品迭代速度、创新模式发现和实践非常快,更容易发现错误,验证哪种研发模式更优秀。那么互联网的研发模式可以用于新药研发领域吗?


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前总参谋长曾鸣在其所著《智能商业》中总结和分析了2007年到2017年全球市值排名前10位的公司榜单。其中有8家公司都是第一次上榜。其中6家互联网公司从10年前的默默无闻,到今天成为全球领先的企业,市值基本都在5000亿美元以上。这些互联网的企业,究竟做对了什么?


曾鸣先生总结了三个重要方向上的创新,这三个方向,便是智能商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些互联网企业在这三个方向上,最少把握住了两个,并且在这些方向上都有了巨大的突破。

第一,在线化
这些企业的核心业务数据,均实现在线化,不管是内部研发数据、外部用户交互数据,均实时在线,可供实时数据分析。

第二,智能化
核心业务数据的在线化,结合相应的算法,就能快速找到数据、分析数据、自动推荐、让机器得出结论,让数据做决策,快速提升响应能力。AI技术将极大增强黑洞能量。

第三,网络协同化
网络化对内是连接内部所有人员,对外连接所有用户或合作方,形成一张大网,数据可以在网上按想要的方式流淌,加速反馈与协作,协同网络将急剧扩张,形成创新合力。


智能商业的在线化、智能化和网络协同化,让透明和分享成为可能,而透明和分享使共创成为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研发工作、每一次创新工作,都在研发数据中后台(如电子研发记录本、研发工作流平台)上沉淀,技术、经验、模式,不断积累,日益丰富,共同迭代,从而形成难以被其他平台超越的创新壁垒。这样强大的研发数据中后台负责采集记录、机器智能和网络协同,赋能给研发人员,让研发人员可以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创新,避免重复造轮子,也让研发人员的工作得以量化,南郭先生没有了,让领导者更容易进行人员评价和管理,让创新的成本大大降低,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如何将智能商业+新药研发?



从本质上来说,新药研发就是发现新知识³,先人一步获得知识产权(IP),进而拥有垄断经营的权利过程。因此,新药研发必然遵循知识发现、验证和传承的客观规律,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这一点和互联网研发属性是高度一致的。

互联网研发模式创新思想——智能商业——是5000亿美元市值企业的高度经验总结,若应用到新药研发领域,将带来研发创新力的爆发:

第一,企业辛苦研究获得的实验数据、知识,工作过程中的讨论或文档资料,大部分都存在于纸质记录上,或分散在各台电脑中,没有中央化管理,没有充分的在线化,无法搜索、分享、协作,不能实现内部网络协同化,导致很多成本的浪费和资源闲置。事实上,企业晚一天实现研发在线化,就多一天损失;


第二,科研项目的决策质量常受决策者的知识、认知和身体状态等主观因素影响,而非客观的机器智能数据驱动决策,从而导致人为主观臆断、决策不及时、重复失败,带来研发投入时间和资金上的巨大损失。数据智能化,将赋能新药项目领导者,实现自动、客观决策,弥补科研出身的管理人员在人员评价、项目跟踪等管理方面的短板;      

                                                 
第三,企业研发投入资源都是有限的,获得的知识不具有全面性,由于数据没有在线化,很多数据和知识要用时找不到。管理人员和科学家要在知识和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进行决策,无疑难度很大。在确保自身研发数据充分采集和利用的前提下,应与其它外部资源进行数据合作,实现内、外部网络协同化,将使决策在信息更充分透明下进行,无疑将大大提升研发效率。

小BioTech公司为何能出奇制胜?


那些被“眷顾”的体量小能量大的BioTech公司,他们在新药研发项目上核心竞争力在于,在一个聚焦的项目内,尽可能实现核心业务数据在线化(如使用电子实验记录本等)、智能化(基于在线化的业务数据,实现机器智能⁴)和网络协同化,开放共享,乐于协作,乐于用新科技来装备自己。虽然他们还做不到以数千万美元稳定地产出一个新药的程度,但由于部分契合了智能商业的本质,成就明显高于行业均值。未来的商业就是智能商业,小Biotech公司必须深度发挥智能商业的潜力,才有可能以数千万美元稳定地产出一个新药。

BigPharma如若能将自己过往积累的庞大数据,凭借资本和资源的优势,建立一个强大的研发数据中后台,推动内部核心业务在线化、智能化和网络协同化,优化组织管理,去除冗余资源,去除重复投入,赋能科学家,将更有机会在新药研发上低成本斩获新药,稳坐钓鱼台。

智能商业+新药研发,如何踏出第一步


新药研发中最主要的知识来源——实验记录⁵,是智能商业+新药研发转型的基石。千日之研发,始于实验记录,让实验数据可被传承,搜索,分享⁶,促进内外资源的协作和共享,包括运用优质CRO服务、利用学术机构基础研发、利用创新孵化中心,形成网络协同,避免实验资源浪费,从而推动创新力提升。当然,这看似简单的第一步,挑战的是企业领导者对数字化和智能商业的认知和执行到底有多深有多快,这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长征起点。


小结——拥抱变革,已然势不可挡


拥抱变革的领导者是生物医药行业变革的最大推动者⁷。如何用新科技更快更有效地管理知识,让知识创造价值,是变革的核心。据毕马威调研报告,新药研发行业尚未释放真正潜力,未来新药研发公司将采用更专注于外包、资源共享和先进技术的研发方式和方法⁸。企业领导者们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研发方式,为公司的数字化和智能商业投资提供清晰的愿景和目标,并能务实地落地,充分借鉴其他行业领先经验,实现智能商业+新药研发,不断提升企业核心业务数据的在线化和智能化水平,为企业在未来竞争中赢得先机。

如此,数千万美元就可以稳定研发出一款新药,未来将不再是梦。
 

「鹰谷电子实验记录本」,让“数据更规范,人走经验带不走”,“不让一半人重复另一半人的失败”。已经为恒瑞、上药集团、康缘药业、先声药业、红太阳集团等领先生物制药企业,提供电子实验记录本等数据服务,并率先通过CFDA现场核查、美国原料药申报。

鹰谷电子实验记录本,由科学家主导产品设计,更懂科学家。帮助企业规范和积累科研大数据,促进团队协作,加速药物研发,促进新产品早日上市,从而获得宝贵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整合化合物注册管理系统、试剂库存管理系统、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试剂采购管理系统和结构式编辑器,向生物医药、化工、学术界等提供以电子实验记录本为核心的数字化实验室解决方案。


系列产品由上海鹰谷独立研发,国家知识产权局、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家权威机构已在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Integle鹰谷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Integle鹰谷”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Integle鹰谷,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Integle鹰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Integle鹰谷)”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QQ:2881516523    E-mail:integle_service@integle.com